自己问了自己,还是不懂。你们也可以扪心自问 
加热:          1.给你一根直径φ40mm*400mm的钢棒,材质45#,表面加热到840°C时,请问   1/2R,1/4R处的温度?加热设备自选          2.给你一根直径φ40*400的钢棒,材质40Cr,表面加热到840°C时,请问1/2R,1/4R  处的温度?加热设备自选          3.给你一根直径φ40*400的钢棒,材质45#,表面加热到840°C时,请问1/2R,1/4R       处的温度?BC:20°C的钢棒,850°C的盐浴          4.给你一根直径φ40*400的钢棒,材质45#,表面加热到840°C时,请问1/2R,1/4R    处的温度?感应加热,参数自定 保温:          5.表面刚到达840°C,如果要保温,φ400与φ40mm各需多长时间?          6.何种程度算奥氏体均匀化,何时均匀化? 冷却:          7.V8/5临界冷速是多少?          8.φ400与φ40mm直径不同钢棒,直径方向上不同点的冷速?          9.不同冷速对应不同的组织,可以量化么?   全过程:          10.如果你用模拟软件,热物性参数是否得当?没有中间过程的算法,该如何说服自己             相信?          11.如果你自编程,数学模型是否得当?          12.无论是成熟的商用软件,还是多次迭代的自编程,如何保证误差小?             结果你自己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