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山慕水点评“可控气氛密封多用箱式炉”整理版 最近有些闲暇时间,心血来潮,整理一下以前发表的帖子,此贴陆续发表于2007-2008年, 原帖见《慕山慕水点评"可控气氛密封多用箱式炉"》 本整理版保留了原帖中我的文字,并将与本贴有关的回帖也加了进来。并加上一些本人现在对当时看法的新认识,分别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标出。 ------------------------------------------------------------------------------ 多用箱式炉目前在国内应该是比较普及的产品,目前合资品牌有四五家,民族品牌二三家,号称会做的几十家,偶就有代表性的几家品评一下,纯属个人见解,请大家参考: 一、易普森VS爱协林 作为欧洲百年名牌,这两家都很具有实力,只就多用炉而言,区别主要如下:1、设备结构上爱协林比易普森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传动全部采用电机机械形式不使用液压、气压,作为炉子在高温使用确有优势;内推链位于前室,相对易普森位于后室的推链,寿命常。2、对于气氛的研究上,易普森的超级气氛(空气+丙酮)比爱协林的RX或氮甲醇使用成本低很多,虽然表面非马略差,但能满足一般用户要求。3、安全设计两家都很完善。4、售后服务,店大欺客,两家都较差。5、两家近年来都风云变换,人员大规模流失,爱协林流失两批,北京无锡各出一支,目前元老所剩无几,靠唐山一批新手维持局面,虽订单很多,人才不济,事故频发,叹一声:只剩虎皮耳;易普森去年德国总部空降接受人员,一夜之间将总经理为主的高层撤换,原总经理及一些骨干和宝华威原老总一起另立山头,易普森虽销售大将继续叱诧风云,可管理层换血,也元气大伤。 结果:打个平手,继续作多用炉市场的并列老大。 ------------------------------------------------------------------------------- 今评:国际品牌或者说现代企业与一般企业的一点重要不同就是:一般企业依赖于员工;而现代企业依赖于品牌、标准、流程、体系。这两家企业都经历了很大的人事变动,但目前霸主地位不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二、索菲斯VS霍可洛夫 美国名牌,八九十年代,作为进口名牌,纵横中国进口炉市场,所向披靡,设备风格是设计笨重结实,坚固耐用,产品质量稳定,但能耗较大,工作介质消耗也较大。九十年代后期,因政治原因和汇率问题,欧洲炉占了上风,现在美国炉基本退出中国市场,其主要原因是:爱协林、易普森等纷纷在国内建立独资合资企业,成本降低,而美国人根本就看不起中国市场,不真正的来开发中国市场,即使搞个战略同盟,也不过拿几张旧图纸,中国人靠洋人名子蒙国人而已,这也是我不看好霍可洛夫与宝华威所谓结盟的原因。 结果:设备是好设备,技术也有特色,但都已是中国市场的昔日黄花,等你美国人真正看得起中国市场时,中国市场才会接纳你。。 ------------------------------------------------------------------------------ 今评:宝华威这些年另辟奇径,在ADI炉子上做得不错。索菲斯在中国市场有所投入,但投入的不多。 ------------------------------------------------------------------------------- 三、欧洲炉VS美国炉 前面讲了,欧洲炉和美国炉,纯从技术讲都很好,都有特色,不愧国际名牌称号,但欧洲炉和美国炉那个更有优势呢? 对这个问题我问美国索菲斯的朋友,他说:欧洲炉在民用领域有优势,美国炉在军工、航天领域有优势,“不然为什么我们的武器要远远领先于全世界呢?”他说。 我将他的观点告诉德国LOI的朋友,问是否也这样认为,他是这样回答我的:“欧洲搞工业革命时,美国人没有工业,只有牛仔,整天只会骑马打枪。” 结果:大家评价把!。 ------------------------------------------------------------------------------- 四、中外炉VS东方 中外炉自从60年代花重金购买了美国索菲斯的全部技术资料,又陆续引进、研发技术,目前已发展为世界级工业炉大佬,多用炉仅仅是其九牛一毛,目前世界工业炉排名第二,仅次于德国LOI,不愧为世界名牌;日本东方炉在日本根本排不上,世界上更是不值一提,但其在中国合资建厂最早,就是盐城丰东。日本人的岛国心理在东方炉有充分体现,耐火保温层只有两匹砖加一曾硅盖板,能减料就减料,作为多用炉,安全问题考虑很少,没有内推料机,靠小车向后室送料,能用气缸就不用电机,炉子爆炸声年年不断,辐射管寿命不到1年,故障率高,可是因为设备价格低廉,目前在中国市场迎合大家心理,市场占有率很高。 结果:中外炉就像是汽车中的丰田凌志,虽然从民族感情上我们抵触,但心里我们不能不说一句确是好车;东方(丰东)就想是夏历甚至是大发面包车,有适合人群,但真懂车的人是不会评论他的,如果非让我品论,只能说:“是辆车吧”! ------------------------------------------------------------------------------- 今评:丰东已成为国内第一个炉子制造商中的上市公司,并号称是多用炉产量最高的公司。这说明,在目前的社会,企业的成功与否与营销及资本运作的关系远比与产品技术质量的关系大。 ------------------------------------------------------------------------------- 五、欧美炉VS日本炉 看了上面的帖子,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了,不再多言,还用汽车品牌来比喻: 易普森--奔驰;爱协林--奥迪; 索菲斯--林肯;霍可洛夫--卡迪拉客; 中外炉--丰田凌志;东方炉--大发面的。 ------------------------------------------------------------------------------- 论坛CEO“stove”的回帖: “见解独到,一针见血,慕山慕水版主完全可以就此出版一本书了。十分高兴论坛能出现如此经典的评论!” ------------------------------------------------------------------------------- 既然CEO给我的评价如此之高,偶就继续品评,再次声明,本评价仅仅是“慕山慕水”一家之言,虽然我是版主,但不代表本论坛的官方意见,也欢迎同行们广泛发表意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六、一汽嘉信VS吉林工学院 一汽炉子公司(后改名一汽嘉信)是最早仿造先进热处理设备的厂家之一,92年消化吸收进口爱协林多用炉的基础上,仿造出第一台中国人自制的多用炉生产线并在戚墅堰投入使用,后来又制造多套,但因是国有企业,当时是计划经济,还是汽车行业老大,所以根本不屑于开拓市场,而且技术不再发展,一汽的传统观念是能国产绝不进口,所以国产化率特高,而当时中国国内配套件很不完善,所以设备的故障率高,反映不好。到现在还是停留在93年的水平上,且不思进取,放不下老大的架子。 吉林工学院的创业老总原是一汽炉子公司的一个钳工班长,当时万向钱潮老板鲁冠球到一汽订购炉子,一汽竟以“国家计划中没有乡镇企业指标”为名,不给鲁冠球生产设备,当时的这位钳工班长找到鲁冠球表示自己带人为万向生产设备,鲁冠球当即拍板同意,并出资支持,他们挂靠到吉林工学院,开始创业,并连续仿制出多用炉、推盘炉、正火炉等系列产品,在当时订单不断,供不应求。其创业老总也成为当时行业中的风云人物,意气风发。然而进入90年代后期,因挂靠国营单位,企业所有权为国营,想转制却没成功,并且该老总因“经济问题”而入狱2年,一个好好的企业也落了个树倒猴狲散。 感叹一声,时势造英雄,时事也毁英雄,再此作为晚辈我也向这位创业老总道一声敬意! 结果:起步最早,都因体制问题而没有长足发展,都本是工业炉中民族品牌的希望,但现在只能说是民族品牌的遗憾了! ------------------------------------------------------------------------------- 今价:一汽嘉信改制后一分为三了;吉林工学院一些人投靠丰东成为长春丰东。两家主要产品是推盘炉或转底炉。多用炉都不是主业了。 ------------------------------------------------------------------------------- 七、无锡天龙VS北京建通盈动 今天看来,这两个企业都是爱协林这条藤上结得两个瓜,不同的是一个为直接生的,一个是嫁接而生的。无锡天龙的老板本是盐城一个纺织品商人,他的纺织厂就在盐城丰东边上,看着盐城丰东生意红火,大把赚钱,于是挖了丰东几个技术人员,在无锡成立了无锡天龙,仿丰东炉作设备,因丰东炉本身就较差,他们本身也也没吃透,所以生意很差,苦苦支撑两年,眼看就要弹尽粮绝,本钱亏空。哪想这时,爱协林原总工程师因种种原因要离开爱协林,并转投天龙,并带了四五名亲信人员,这一下,天龙就像刘备遇到诸葛亮,绝处逢生,这位总工一年为天龙拿了5000万订单,天龙迅速膨胀,第二年号称拿了7000万订单,老板在无锡买了土地,盖了新厂房,座上宝马745,至今也是行业内最耀眼的一颗新星。无奈这位总工虽可比孔明,但这位小学文化的老板却比不上刘备,江山未座稳就杀功臣,这位老板中了丰东使的离间计,逼得总工被迫返回爱协林,虽说总工吃了个回头草,但天龙的发展后劲也损失殆尽。天龙目前表面上还是风风光光,但明眼人都知道“栋梁已折,大厦安存”。其实偶真心希望这仅仅是大家的“杞人忧天”,并祝愿这个企业稳步发展下去,因为行内人士许多人把工业炉民族品牌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工业炉没有民族品牌是大家多年的一块心病。 ------------------------------------------------------------------------------- 论坛CEO“stove”的回帖: “天龙在这两年是很风光,名气也比建通要响好多。其它从天龙老板身上可以找到好多国内民营企业家的身影。” ------------------------------------------------------------------------------- 北京建通盈动是当时爱协林一批少壮派人物约20余人因不满现状,找到北京一笔大约1000万的风险投资,集体辞职,揭竿而起,创立而成。这批人的起事,最先打破爱协林、易普森垄断工业炉高端市场的局面,创立伊始,他们就借“年轻气盛”和大资金支持而横扫市场,在行业内掀起阵阵旋风。然而好景不长,正是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缺乏老谋深算,在知识产权方面没有处理好,结果被爱协林用一场官司一下子打落马下,这场官司一打四五年,虽然现在官司已不了了之,但是他们的发展势头被打落了。据称,他们已基本退出多用炉市场,而转作其它炉型。真心祝愿他们振作起来,早日夺回多用炉市场,你们也是民族品牌的希望所在。 结果:都是民族品牌的希望所在,你们身上担负了业内人士太多的期待,原你们摆脱各自的阴影,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健康发展下去吧。 ------------------------------------------------------------------------------- 今评:两家企业都在健康地发展,但多用炉都不是主业,天龙以井式炉为主,建通以辊底炉为主。 ------------------------------------------------------------------------------- 网友“CEWY”回帖: “慕山慕水评论精辟,还需要补充的是:还有一种黑豹农用车级别的多用炉那就是南京摄山炉业的。而且,售后服务差。” ------------------------------------------------------------------------------- 既然CEWY兄提到南京摄山,偶就接着品评: 南京炉VS长兴炉 上面讲过,一汽嘉信和吉林工学院是最早仿爱协林炉的,原南京电炉厂是最早引进易普森炉的,当时是国家规定,引进设备同时必须引进一定比例的技术,后来南京电炉厂因是国营企业,效益不好,开始四分五裂,分分合合,出来摄山、长江等许多电炉厂,长兴一些农民企业家也挖掘了一些南炉的人才,开始造电炉。这些企业本身技术就是“半瓶醋”,加上农民意识,只看眼前效益,不管品牌建设,能省钱就省钱,赚一笔是一笔,所以说造出的东西就不能叫设备,cewy兄比作农用车,我看都是高抬他们。我只能说他们造的只能叫“LAJI”。 结果:是你们把“民族品牌”的脸面丢尽,让“民族品牌”陷入价格越做越低,质量越做越差的恶性循环。 ------------------------------------------------------------------------------- 网友“大猫”回帖: “唐山爱协林也是北京投资的吧?专做多用炉?这次我们买的三台多用炉他们把控制柜里的继电器换成施耐德的,有些气愤...” ------------------------------------------------------------------------------- 据我所知唐山就没有“爱协林”,唐山只有“捷林”“天杰”,这两个公司和爱协林从法律意义上讲没有任何关系,唐山公司只是爱协林的中国高级管理者投资的公司,意义在于将奥地利鬼子该赚得钱变成这些高管赚而已。所以别指望唐山能作出什么好设备。 ------------------------------------------------------------------------------- 今评:到今天,爱协林已收回了唐山工厂的股权,从法律意义讲有关系了。所谓元老功臣,该走的走了,该另立山头的另立山头,该释兵权的释兵权了,该削藩的削藩了,从此无鳌拜,华丽转身后,企业就走向轨道了。 ------------------------------------------------------------------------------- 看到最近有许多朋友问多用炉的问题,我就再补充几句:凭心而论,多用炉纯从技术上讲目前大家应对它不再有神秘感,毕竟进口历史已30多年,仿制、合资制造也20多年了,从总体结构上,其实也20年未变,无论那一家从结构、运动机械部分、炉衬结构都延续下来了,如果说10年前,有多用炉的厂家是少数,其实现在大多数齿轮、汽配、机床厂家都已有了多用炉。如果说改进不过是控制系统和仪表的改进,可这些是设备制造厂随西门子、欧陆、mesa等的换代而换代,并不是设备制造厂改进了多少。现在设备制造厂所炫耀的我认为更多是“卖点”而不是什么真正的技术更新。这不代表国外的企业不再技术革新,他们一刻都未停止,但他们是在研发“低压渗碳高压气淬”这类设备,而不是多用炉。 所以大家不要在“技术方面”还以为多用炉是什么先进炉型去“神秘化”它! “153122”先生说得好:关键是国内的设备制造商如何“做人”,“做人”没问题了,这种设备就能做好!不诚实守信,再名的名牌也会做砸。 ------------------------------------------------------------------------------- 网友“jxkzhang” 回帖: “幕版主,北京机电研究所的多用炉如何?” ------------------------------------------------------------------------------- 北京机电研究所20多年来开发了许多热处理设备,有像多用炉、井式炉、真空炉这样的标准设备,也有一些非标设备,我对北京机电研究所里一些人充满敬意,但对其中另一些人也“很不感冒”,就设备而言我认为只有真空炉他们做成“气候”,其它炉子都不行。 这些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体制问题:一、除真空炉有自己的实体外,其它都没有生产基地,完全靠外协加工,质量不能保证。二、开发实力很强,也很有积极性,因为可以得到科研经费,但对产品的推广、持续、售后服务就没有热情了。 ------------------------------------------------------------------------------- 网友“am727”回帖: “我们用的意大利林德伯格炉和美国索非斯炉两相比较索炉明显要强的多- 意大利林德伯格炉的最大特点是甲醇入炉前先进入饱和气罐在45度左右热水中产生甲醇蒸汽再由氮气带入炉中。 索非斯炉主要特色是他的辐射管内可通空气降温可减少1小时时间。 上述两类设备我们已连续使用14-15年,产品质量如有效硬化层表面心部硬度金相组织及变形均无明显差别。只要操作工不出错基本无质量问题。 两种设备的氧探头早已换成上海飞灵寿命最长在3年左右,辐射管10年前全部国产化,加热室均大修过用摩根砖重砌。 索非斯炉相对比林德泊格更加稳定且皮实故障率极低所配西门子红外仪可同时测3种气体交替测量6台炉子对保证质量有相当帮助” ------------------------------------------------------------------------------- 意大利林德伯格“LINDBERG” 90年代向中国卖过3-4套多用炉,后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与“AICHELIN”“德固萨”重组为“ALD-AICHELIN”集团,后来ALD作为独立品牌从“ALD-AICHELIN”集团分离,专业制造真空炉。所以现在“LINDBERG”和“德固萨”这两个品牌已经不存在了。 林德伯格“LINDBERG”多用炉从技术归属讲是美国炉技术,外形与“霍可洛夫”、“索菲斯”、多用炉都基本相同。但“林德伯格”多用炉用“电热带”加热,确实是“太糟糕”的选择,用过的人都知道:“电热带”接线板与炉壳的密封经常漏气烧坏。电阻带使用时间长了,电阻增加,功率下降。很让人头痛。 相对来说,“索菲斯”就高明多了,可以说“索菲斯”多用炉用的“加热元件”是我见过多用炉中最高明的:采用在管状加热器上直接通低压电,并且让空气从管内自然流动,碳含量一直保持平衡,我见过“索菲斯”用了12年,一支加热元件都没有坏的炉子。 “索菲斯”在风扇电机上也有专门技术,在连接处加了一块硅橡胶,风机、扇叶都能十几年不坏。 “德固萨”的多用炉技术也很可靠,重庆红岩当年从“斯太尔”拆来两台用过15年的“德固萨”三室多用炉,三个后室共用一个前室。一台产量相当于三台多用炉”,竟然又用了7年才需要大修。 ------------------------------------------------------------------------------- 网友“am727”回帖: “林德伯格炉加热用的是幅射管- 做为林德伯格在国内为数有限的用户之一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该设备的加热用的是普通的鼠笼式辐射管。 但是,在使用初期可能是电流调的过大及辐射管本身的结构问题,一开始损坏速度惊人,并且是几乎同步引进该设备的另一个厂在同一时间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当然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电流调低了20A并改进了辐射管结构交给乡镇小厂去做之后,现在我们的辐射管寿命都在一年以上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们是不付钱的。 我们的经验适时的传递出去解除了别人的困扰,做为回报我们也学回不少高招,比如该设备炉底铺的是砖不是滚轮,尤其中间部位极易损坏出炉阻力增大装炉量也被迫减少,链条还是响的震天动地机修每天都要接链条后来操作工都学会了。当我们知道人家早就换上了耐热钢的金属炉底砖之后这个麻烦顿时就迎刃而解了。 再多说一句,我们的索非斯炉的辐射管一开始也觉得很神秘可我们用设备太狠一年到头从不停炉终于有一天突然碳势急剧下降原来空心结构的辐射管漏洞了,美国的耐热合金焊接起来并不好玩校正也很费事反正原装货焊至不能再焊为止现在国产的最少也用了5年了,这台设备13年中已重换了一次摩更砖眼看又要第2次大修了。” ------------------------------------------------------------------------------- 网友cnj63回帖: amn727:这位兄弟,你应该是南汽的吧。关于林德伯格多用炉的使用,我与你是有同感的,因为在那个那个年代,只有我们两家引进了这种设备,我们引进的多是3-2-2,关于辐射管,我们吃尽了苦头,随设备带来37根备件,不到半年我们就用光了,当时由于信息闭塞,找不到辐射管制造厂,怎么办?自己造,我们从宜兴买来瑾青瓷砖,再买来铁铬铝电阻丝,用铲车拉直后,用切割机切断,在用榔头校直,穿起来,用电焊一焊,再把轻质耐火砖制成圆体钻两个洞,组装起来就是一根辐射管了。但是由于我们没有专业经验,造出的辐射管很不耐用,最短的一天都用不到就损坏了,长的不过七天。当时我们也按照你们的方式调低加热电流,但是升温速度太慢了,仅升温时间就4个多小时,由于升温时间太长,通入甲醇要达到760℃,在这漫长的升温过程中,零件表面出现氧化现象,待出炉时又发生还原反应,出来的零件都带一层像纸样的氧化皮。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恢复加热电流。最后是我们在安徽芜湖找了一家专门做辐射管的供应商,他们通过改进,将鼠笼式辐射管改成螺旋式辐射管,才解决了寿命低的难题,我们一直沿用至今。 ------------------------------------------------------------------------------ 网友“ghwweiwei”回帖: “看到慕山兄说到“德固萨”,我补充一下. “德固萨”的炉子在铁马也有两台单室炉和一台双室炉,已从90年使用至今.除控制系统大修改造过外,炉体使用正常. “德固萨”的机械传动部分可以说是很棒,拉料机构和前室炉门可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设计构思之精妙来形容.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技术就消失了.好象是国内艾协林买了“德固萨”的多用炉专利,但一直没看见使用过具我所知,红岩原来就是生产斯太尔产品,两台三室炉也一直摆在红岩厂,90年使用后不久就因为一场大火,烧得没法用了.04年花近100万改造了一台,再次投入使用.至今还有一台闲置.” ------------------------------------------------------------------------------- 网友“Davidmmq”回帖: “德固沙的炉子也未必就那么好,油槽就那么大,三室共用,能用两室就不错了。推料机构形式不错,我想请教两侧的同步机构可靠性程度,不知有谁知道。我还想知道,除了南齿,赣齿,东安有以外,在其他地方有SURFACE的多用炉吗?” ------------------------------------------------------------------------------- 网友“旁观者”回帖: “我在潍柴见过一台德固沙的三室氮化炉,听说1500万啊,炉子确实做得好,已经用了10多年了,没有大修过,推料机构形式不错,听说德固沙已经没有做炉子了,现在德国IVA做的就是德固沙的炉型,是真的吗??????” ------------------------------------------------------------------------------- 网友“火热女郎”回帖: 美国索菲斯公司的英文全称是:Surface Combustion Inc. 在美国饿亥饿州的茂密市。 索菲斯公司的王牌产品是多用炉和无马弗井式渗碳炉,以及宇航领域的高精端的真空炉。 多用炉在中国有这些用户: 航空部的三个发动机厂: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西安红旗发动机厂,中南传动厂 铁道部资阳机车车辆厂,韶关齿轮厂,南京汽车齿轮厂,石油部江汉钻头厂(江钻集团) 上海萨澳液压有限公司,广东三星集团湛江齿轮厂 其中江钻集团有两条最现代的多用炉,毛i装炉量为1816kg。代表Surface最先进的水平。因为当时江钻集团为休斯公司制作石油钻头,休斯公司要求他们必须使用Surface的设备才能接受江钻制作的石油钻头。 Surface在中国的客户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他的设备比其它家的设备都要贵。从以上客户可以看出,他们销售的客户群都是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的高档客户。 ------------------------------------------------------------------------------- 网友“CARBURIZING”回帖: “谁用过瑞士索罗(SUOLO)多用炉 用过易普森.丰东及爱协林的炉子,有用过瑞士索罗多用炉的吗?交流一下” ------------------------------------------------------------------------------ 索罗的设备在我看来,精细,俊俏。。 但怎么看都像“实验室”设备, 就像“瑞士军刀”,让你爱不释手,但真要格斗,恐怕你不会选它作武器。 ------------------------------------------------------------------------------- 网友“kevin.liu”回帖: “幕山幕水你好,你可知国内还有IVA ,吉埃斐做工业炉的? ” ------------------------------------------------------------------------------- IVA在德国可以算后起之秀,几年前就知道“IVA”在德国市场上已经或基本与“AICHELIN”“IPSEN”齐名了。 从技术角度讲,IVA多用箱式炉也没有太特别的。但他在“大型井式渗碳炉”和“可控气体氮化炉”上的技术到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大型井式渗碳炉”采用无马弗结构,辐射管加热等技术,确实避免了“德固萨”系统井式炉的许多缺点。 “可控气体氮化炉”的可控性也走到了先进技术的前列。 可IVA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确是“差强人意”,至今我没看到很好的表现,造成这种局面,我认为的原因有: 1、国内缺乏即“懂中国国情”又有“大将风范”的领军人物,我对“海龟”一直不感冒。没有亲身经历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最波澜壮阔的几年的洗礼,回来摘果子,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还“三分之二时间在德国,三分之一时间在国内”。 2、照办“AICHELIN”“IPSEN”十几年前的路线图,对于新进入的外企恐怕是“此路不通”了!本来就比别人来晚了,要干就“大刀阔斧”“大资金投入”迎头赶上,如果还是“摸石头过河”,投资“小心翼翼”,那只有被动的份了。这个道理看看“丰田”汽车就知道了,它真正进军中国市场比较晚,“大众”“通用”都比它早很多年,但“丰田”不来则不来,来就大资金投入,最新车型投入,现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遥遥领先了。 3、企业领导人的“气量”决定企业的人才水平。IVA前年在“大重”井式炉招标中风头出进,但未能成功,可能就与我说的“领导人气量”有关。还是当年那位销售人员,离开IVA后,为另一家公司在“洛矿”拿下中国最大井式炉。而我现在见到的IVA销售人员在投标答辩时要“一边打国际长途,一边回答招标方的技术问题”,其销售业绩可想而知。 我对IVA的评价:技术不错,品牌也不错。但是,进入中国市场时机不对,进入中国市场策略不对,选择的中国市场的领军人物不对。 ------------------------------------------------------------------------------- 再说“吉埃斐” “吉埃斐”是07年筹备进军中国的,对于这个品牌和他的技术,目前我还不是特别了解,不能“妄加品论”。 但对于“吉埃斐”中国的掌门人,我比较了解,也是在行业内我比较尊重的一位人物,就讲讲他吧: 当年行业里著名的“口外双雄”之一,出道时两人准备效力于“AICHELIN”,但二人才能过高,不被“AICHELIN”当权者所容,所以双双投入“IPSEN”门下。一南一北,为“IPSEN”在市场上打开了一片天地。正是此二人的加盟,才有“IPSEN”在中国市场上“老大”的位置。要知道:“IPSEN”刚进中国的两年,简直让“AICHELIN”打得“头破血流”。 风云变换,当年的“双雄”之一现在掌握了“吉埃斐”。只从这一点,我看好“吉埃斐”! ----------------------------------------------------------------------------- 网友“熊熊”回帖: “吉埃斐”是07年筹备进军中国的,这个品牌和技术应该是来源与意大利吧,目前据我所知,在国内已经销售了一套多用炉了,目前还没有交货,还不是特别了解其情况,但价格好像不比易普森低,不知道这种市场定位能否为国内市场所接受。现在的老总来源于易普森,但仅是做销售出身,应该和易普森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关联。 海宝华威现在的发展情况:据说现在的老总仅是原先的一个销售代理,对技术不是太在行,且让原老板把技术人员带走一大帮,新进的人员可能适应还有一个时间。产品要恢复到鼎盛时期,应该还有一个过程,不过,现在和AFC合资后,有了一个洋品牌,应该能对市场有一个冲击。霍可洛夫的技术毕竟还是有他独到的地方。至于重庆个宝华威,不过是拿到了两套丰东的图纸,自己凭着胆大,搞了一个既不是丰东炉,也不是天龙炉的新产品出来,不过便宜,也还是有市场。 ------------------------------------------------------------------------------ 网友“Brain”回帖: 请问幕版主“口外双雄”的口是指张家口吗? ------------------------------------------------------------------------------- 正是!当年易普森被爱协林在市场上打得“遍地找牙”时,“口外双雄”加入易普森,易普森才缓过气来! 另外,当年圈里公认的易普森“三杰”是上述两位和LYD,至于那位留洋海龟却未被认可呀! ------------------------------------------------------------------------------- 今评:当目前好多企业放弃多用炉市场时,正是这位留洋海龟,整合IVA,真正在多用炉市场上做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 网友“jeonjintech”回帖: “看了版主的高谈阔论,实在是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想说的是 韩国前进泰克工业炉也挺不错,经过几年努力,它已经是韩国市场无氧化渗碳炉的第一名,设备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寿命长,节省能源”等特点。韩国的现代,大宇,水山等公司都选用前进设备。 特别是现在人民币升值,同样的设备相对来说便宜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另外前进刚刚进入中国市场,请各界朋友多多关照 ” ------------------------------------------------------------------------------- 韩国“前进泰克”的多用炉我没见过,但说“它已经是韩国市场无氧化渗碳炉的第一名”恐怕言过其实了;据我所知,在韩国,“东宇热处理”从日本“同和工业炉”引进技术,目前气氛炉做得不错,原“烟台大宇”现“烟台上汽”用得就是“东宇”的多用炉和推盘炉,优点是两种炉型联成一条线,公用料盘,设计确实新颖。另外,韩国SAC公司,前身是“三千里重工热处理部”,从奥地利AICHELIN引进技术,生产的多用炉几乎和AICHELIN完全一样,我在韩国的大宇本部见过其多用炉和推盘炉,用得不错!现在因为韩国渗碳炉市场几乎饱和,所以“SAC”从“日本三建”和“日本大同”引进钢铁行业与有色金属方面的炉子,主做“冶金炉”了。 其实,看看韩国的汽车就知道其工业炉的水平和基本特点了:1、外观比较漂亮;2、日欧混血,更接近日本;3、基本可靠,但决对降低成本,能省的材料一定会省;4、耐用性和可靠性远不如欧系炉子,甚至不如日本炉子;大故障没有,小故障不少。 继续用汽车品牌来比喻:韩国炉----现代伊兰特。 但韩国人做炉子的思路确实值得我国的民族品牌们学习: 1、花钱引进先进技术,结合本民族消费习惯,做及先进又符合国情的设备。 2、无论引进谁的技术,都要打自己的品牌,不以洋品牌为荣。 3、站到国际舞台的视野,不断发现新的技术,充实自己。 ------------------------------------------------------------------------------- 今评:在国企时,从毕业就参与多用炉的引进,到负责多用炉的安装、调试、验收;在外企时,当时主要产品是多用炉,负责调试了无数台多用炉;创业后,因多用炉经历一段蹉跎岁月。与多用炉真是有不解之缘。 前几天,接到当时国企原同事的电话,当年我引进的多用炉按废铁价卖给了天津一家私企。感慨万千!那可是550万美元买来的,每个螺钉都是原装的,连密封管道的麻线,都是进口的。那是我当年30多天日日夜夜24小时守在现场调试出来的。那是只用了一年,却闲置了十几年的设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多用炉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五年前,发帖时讲:“合资品牌有四五家,民族品牌二三家,号称会做的几十家”;现在,号称会做的可能更多了。 后来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厂家太多了,不评也罢! 慕山慕水 整理于:2012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