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见仁见智 于 2016-1-3 14:26 编辑
人的经历本身,就是课堂。亲身的体验和旁人发生的事情,不断的从正反两方面教育自己,天天都在 ‘课堂’ 里学习;但能不能从正面长进,长进的快或慢,就要看各人如何归纳和演绎了,也就是 ‘悟性’ 的高低。 说到这里,想起一起往事。在我的同行朋友中,有这样一位同事,他很聪明,毕业成绩优良,也很能干。在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时期,他能够将苏联的一份热处理指导标准文件 (相当厚的一本) 倒背如流,运用自如,逐字逐句执行。那时,在正规生产厂,苏联文件的权威压倒一切,是很给力的。用这个 ‘宝贝’ 一干就是几十年。 也正是由于手持 ‘法宝’ ,一路 ‘春风得意’ ,对热处理的技术进步方面的信息,认为是非正规知识而没有了兴趣,不闻不问,淡然处之。改革开放后, ‘评高工’ 的工作开始了,论文答辩没有新意,考核老师随意问了几个与答辩内容相关的学术发展方面的问题,几乎都不能准确的回答出来,有的问题近乎茫然 —— 评高工落下了。 这里,没有贬低或讥笑朋友的意思,而是举证为当代的青年朋友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一格言的提醒 ,知识更新要力求跟上时代步伐,不要被过去的知识和成绩 ‘关在笼子里’。青春年华,是求知的效率最高时期,真才实学,多多益善,耽误不得,世上没有 ‘后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