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不支持数字)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4|回复: 7

请介绍一下双频感应加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78 天

[LV.9]以坛为家II

673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171
发表于 2013-3-6 18: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帮忙科普一下呗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龟山淬火 + 2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楼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39

主题

7685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5997
QQ
发表于 2013-3-6 18: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频淬火装置如图1,其包含两只并排的感应器分别供给不相同频率的电流。上感应器通入较低的频率,工件移动使加热深度较深(低频率);而下感应器通入较高的频率,工件移动使加热深度较浅,此深度相当于所需的硬化层厚度。


1 工件; 2,3 频率分别为f1和f2的感应器; 4,5 磁芯(导磁体)
图1 双频淬火装置简图

选择两只感应器的功率使上感应器加热工件到居里温度,下感应器在相同时间内沿着顺磁性的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要设计双频淬火装置的各种参数,有必要作系统的电磁计算,但在专门的文献中缺乏适当的计算方法介绍[1]。

1 轧辊双频感应淬火的数学分析

1.1 简化的假设和计算模型

求解双频感应淬火过程的电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困难在于系统零件的有限尺寸、工件电磁参数的非线性变化以及感应器移动速度对特征现象的影响。充分考虑所有的这些因素,则解法复杂,以致于无法实用。于是在对解答的精确性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引入三类简化的假设:

(1)有关工件-感应器系统的几何形状假设:

a.以无限长的轧辊代替有限长度的加热工件;
b.以有限高度和微小厚度的环代替有限尺寸感应器;
c.一个无限长的圆柱体代替两个有限尺寸感应器的磁芯。

(2)有关工件电磁参数的假设:

a.淬火加热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铁磁性工件仅仅由频率f1的感应器在一定厚度内加热到居里温度(这厚度近似等于穿透深度即趋肤深度);第二阶段,频率为f2的感应器加热的工件可分两层,外层是顺磁性材料(μr=1),而内层是仍保持高导磁率的铁磁性材料,参数μ和σ在每一层的体积内作为一常数。
b.两层中导磁率可由众所周知的方法[2]为基础计算得到,为简化起见内层的导磁率均作为无穷大;
c.把频率f1感应器加热得的表面铁磁性层厚度与频率f2感应器加热得的表面顺磁性层厚度看作相等。

(3)为了避免积分方程式的问题而假设:

a.不计感应器的移动速度;
b.把工件沿着坐标线Z=0分开,这样把每半只轧辊均看成无限长,照图2的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然后将得到的介于适当的区内结果进行合并。

图2为考虑所有这些假设的计算模型。


图2 工件“分开”后的计算模型

1.2 矢热微分方程式的通解

从麦克斯韦尔(Maxwell)方程式计算推出矢势的微分方程式,在圆柱体坐标中有下列形式[3、4]:



式中:
m2=jωμσ;
ω=2πf电流脉动数(即角频率);μ——介质的导磁率;σ——介质的电导率

电磁场矢量可用A以下列形式表示:



式中:
E——电动势;
B——磁感应强度;
J——涡流密度

方程式(1)的特解可由分离变量法求出,为

A(r,z)=[C(k)I1(pr)+D(k)K1(pr)]]×[F(k)coskz+G(k)sinkz] (4)

式中:C(k),D(k),F(k),G(k)——积分常数
I1,K1,I0,K0——修正的贝塞尔(Bessel)函数
k——分离变量常数

p=(k2+m2)1/2 (5)

方程式(1)的通解是(4)式的所有特解形式的总和,于是:



在图2的特殊计算区间中,(6)式的解有多种形式。事实上从应用的观点出发,最本质的是工件的外层(区域Ⅱ),仅仅这个区域解的结果如下:



式中:p1=k2+jω1μ21σ21

p2=k2+jω2μ22σ22

符号Ⅱ表示计算的Ⅱ区域,而记号1和2分别表示频率f1[图2(a)的情况]和f2[图2(b)的情况]感应器的有关量。

表达式(7)中出现的积分常数可用矢势并符合图2的边界条件求出,有



式中:μi——在i区域中的导磁率

式中:I1,I2——频率f1和f2的感应电流;
n1,n2——频率f1和f2的感应器匝数
H,h——感应器1、2分别对应的工件长度(见图2)

基于边界条件(9)算出积分常数,于是求得工件的矢势。



式中:N1=K1(kR3)I0(kR4)+I1(kR3)K0(kR4)
N2=K0(kR2)I0(kR4)-I0(kR2)K0(kR4)
N3=K1(kR2)I0(kR4)+I1(kR2)K0(kR4)
N4=I1(p1R2)K0(p1R1)+K1(p1R2)I0(p1R1)
N6=I0(p1R1)K0(p1R2)-K0(p1R1)I0(p1R2)
M4=I1(p2R2)K0(p2R1)+K1(p2R2)I0(p2R1)
M6=I0(p2R2)K0(p2R1)-K0(p2R2)I0(p2R1)

x1=p1/k;x2=p2/k (12)

μr1,μr2——在图2(a)和(b)情况中的相对导磁率

1.3 工件中磁感应强度、涡流密度和有效功率密度

区域Ⅱ中与(3)式相一致的磁感应强度有二个分量BrII和BzII,按式(11)可得下式:



由于矢势(11)式的微分无实际意义,这也就没有给出磁感应强度的表达公式,但轧辊表面(r=R2)的磁感应强度分量(Bz)通过(13)式借助于计算机算出,结果示于图3中。



工件上的涡流密度按(3)式可得:



轧辊表面(r=R2)的涡流密度按上式计算,结果示于图4中。

工件表面的有效功率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由(14)得:



按式(16)计算的有效功率密度示于图5中。

2 轧辊双频淬火试验

根据上述计算,上感应器选用50 Hz,下感应器保持1000 Hz频率。轧辊双频淬火试验的同时,对轧辊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见图6.


1,2,3,4,5,6离表面不同的距离的温度分布
图6a 双频感应淬火时的温度分布


(离轧辊表面的距离)
A淬火加热始瞬间温度;B通过50 Hz感应器后的温度;
C通过1000 Hz感应器后的温度;D喷雾的瞬间温度
图6b 轧辊的截面Ⅰ的温度分布

由图6a可知,淬火过程的温度的分布有三个最高点,第一个最高点(t=3 min)相应于预热后的温度,第二个最高点(t=21 min)相应于通过50 Hz感应器后的温度,第三个最高点(t=25 min)相应于通过1000 Hz感应器后的温度。图还表明,适当的淬火温度开始于工件温度250 ℃后的第16分钟,精确来说大约加热仅10分钟,第27分钟后喷雾,处理即结束。淬火中轧辊的温升平均速度大约是1.2 ℃/sec,辊身截面的温度分布见图6b.与单频淬火得的温度分布相比,可以看出:轧辊表面在深度30 mm内的温度差,后者约210 ℃,而前者仅120 ℃,从而保证得到更厚的硬化层和较小的硬度梯度(图7).


(离轧辊表面的距离)
1一次预热的单频感应淬火;
2一次预热的双频感应淬火
图7 轧辊的截面硬度分布

3 结 论

1.双频感应淬火的上述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2.双频淬火较单频淬火能使工件获得更好的性能(表面硬度,截面硬度梯度、硬化深度),并提高工效和降低能耗。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8 天

[LV.9]以坛为家II

673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171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9: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真快。
锻造双频加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27

主题

2万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8357
QQ
发表于 2013-3-6 22: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龟山淬火先生所说,国内专业设备厂家有几家可以制造。我的信息是:德国现已开发出,在同一支感应器上可同时进行中频和高频输出,效率极高。国内有他们的独资企业。很想去考察一下,一直没有机会。
热处理之家,我爱我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39

主题

7685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5997
QQ
发表于 2013-5-23 2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电源做双频谁搞过啊

点评

支持: 5.0
支持: 5
到目前为止没实际见过,但是见过理论上的东西  发表于 2013-6-8 18:32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39

主题

7685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5997
QQ
发表于 2013-6-4 14: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感应器,两个电源,一个切换器很容易实现双频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39

主题

7685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5997
QQ
发表于 2013-6-4 14: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电源,两套负载,一个切换器,也可实现双频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之家 ( 湘ICP备16021836号 )公安部备案号:43010302000896

GMT+8, 2024-6-18 05:22 , Processed in 0.13201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