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9-26 1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9-26 17:48 编辑
不锈钢实际上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总称。能够抵抗大气腐蚀的钢叫做不锈钢,在某些化学介质中能够腐蚀的钢叫做耐酸钢。一般来说,不锈钢不一定耐酸,而耐酸钢则往往都具有抵抗大气腐蚀的能力。但耐酸钢也不是无条件的总是不锈的,如铬镍耐酸钢在硝酸和有机酸中有较好的耐蚀性,而在盐酸和硫酸中则容易被腐蚀。又如含铬13%的不锈钢在室温下能够抵抗硝酸的腐蚀,而将硝酸加热至沸腾,则这种钢就不耐腐蚀了。因此,除了化学成分以外,介质的种类、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对不锈钢的耐蚀性也有很大影响。故选用不锈钢时,必须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结合钢材特点,合理地选用。
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造成金属腐蚀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化学腐蚀,另一种是电化学腐蚀。
1)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金属与外界介质发生纯化学作用而被腐蚀。钢在加热时的氧化现象就是化学腐蚀最为常见的一个例子。除氧化以外,凡金属在不导电的液体中(例如各种油类,各种有机溶液等)的腐蚀,均属于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的结果,在金属外表面上形成一层化学反应生成物(如钢氧化后形成的氧化铁),如果这些生成物能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坚固、致密而且稳定的覆盖膜,将金属与腐蚀介质隔开,则化学腐蚀不能再继续进行下去,金属(基体)就被保护起来了。
2)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金属腐蚀更重要的也是更普遍的原因。这种腐蚀是由于不同的金属或不同的合金相之间电极电位不同,构成了微电池而产生的。其特点是在金属不断腐蚀破坏的同时,还有电流产生。例如附图是钢在潮湿空气中产生电化学腐蚀的示意图,它表明钢在室温时由渗碳体、铁素体两相组成,并有杂质存在,而渗碳体和杂质的电极电位一般都比铁素体高,当钢的表面附有水膜时,由于大气中CO2等的溶解、使其成为导电能力的电解液,于是铁素体与杂质、渗碳体之间,便构成了微电池,因为铁素体电极电位低,成为阳极而被腐蚀,这便是钢的电化学腐蚀。如果把钢浸入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电化学腐蚀将以更大的速度进行。
实践证明,金属的正电位愈强愈稳定,负电位愈强愈不稳定。在合金中构成微电池两极之间的电位差越大,腐蚀的速度越快。合金中的相愈多,形成的微电池愈多,其抗蚀能力愈低。因此,要想提高金属或合金的抗蚀能力,必须向金属和合金中加入能够提高电极电位并能形成单相组织的合金元素,不锈钢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而设计生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