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去应力退火退除的是钢件中的残余应力。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残余应力。 2、零件在进行各种加工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会使工件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称为残余应力。可以说残余应力就是是当物体没有外部因素作用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3、残余应力是一种固有应力,按其作用的范围来分,可分为宏观残余应力与微观残余应力等两大类:宏观残余应力,又称第一残余应力,它是在宏观范围内分布的。微观残余应力属于显微范围内的应力,依其作用的范围细分为两类,即微观结构应力,又称第二类残余应力,它是在晶粒范围内分布的。晶内亚结构应力,又称为第三类残余应力,它是在一个晶粒内部作用的。 4、残余应力是材料内部不均匀塑形变形的结果,其本质是晶格畸变,由于金属内部组织发生了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形成了不均匀的变形,金属内部需要达到平衡而形成的相互作用。产生不均匀变化的原因有不均匀的塑性变形、不均匀的温度变化及不均匀的相变。 5、在工件内部实际应力的情况是复杂的,有众多位错的相互作用,还有空位等点缺陷及晶界、亚晶界的影响,所以,实际工件内部残余应力是众多因素导致的晶格畸变的综合结果。 6、残余应力是高能量状态,按照热力学定律,具备高能量状态的系统具有向着低能量状态自发进行的趋势。也就是说,残余应力不用管它,会自己自动慢慢释放而消除的。 7、由于晶格畸变导致残余应力,因此,消除残余应力就是消除晶格畸变,而消除晶格畸变必然伴随着原子的扩散和移动,消除残余应力就是创造条件让原子移动。让原子移动方法例如振动法,利用超声波使工件内部的微观组织晶粒发生共振,产生滑移和晶内孪生,从而削减残余应力,但是不能完全消除工件内聚集的残余应力。最常见的是加热法,即热处理法。 8、热处理法就是去应力退火,这种方法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很好,消除速度快、充分,是至今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去应力退火有两个重要的参数:温度和时间。温度的作用更重要。如果温度高,原子能量大,扩散就快,达到相同的效果所需要的时间就短,这就是去应力退火。如果温度低,原子能量小,扩散就慢,达到相同的效果所需要的时间就长,其实这时就是时效过程。时效过程有两种:热处理时效和自然时效。对于高价值和高精度设备的关键部件,则采用人工时效+自然时效的方法较为普遍。 可见,对于去应力退火,两个重要的参数温度和时间缺一不可。 9、理解了以上内容,现在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 1、去应力退火温度不一样为什么退火之后的抗拉强度不一样? 答:温度不一样,去除应力的程度不一样,保留下来的加工硬化状态和程度不一样,因此,抗拉强度也就不一样。(这里你忽略了一个重要参数:保温时间)
2、45#钢直径14.5mm的盘圆,抗拉强度670MPa。如果去应力退火工艺温度相差10℃,退火之后的材料抗拉强度相差多少? 答:难说。同样你忽略了保温时间的影响,假设,一个工艺比另外一个工艺温度高10度,可是时间却差好几个小时,你以为如何?
3、加工硬化材料抗拉强度会提高多少? 答:难说。这个跟不同的材料有关,跟材料的形变强化容量有关,也跟不同材料的形变强化指数有关。跟塑性变形程度有关。例如奥氏体不锈钢,变形前σ0.2=20 kg/mm2,σb=60kg/mm2,但是经过40%的轧制后,σ0.2=80 ~100kg/mm2,提高了3~4倍,而σb=120kg/mm2,提高了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