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14 14: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统一大家的意见,我想从两方面谈淬透性问题:
一、从理论方面讲
1.淬透性是某种材料在特定(标准)条件下的固有属性。显然它的局限性非常严格,受到特定(标准)条件的制约。当特定条件改变了,所得的结果就不属于它的固有属性,这个结果也不能再称为它的淬透性。不然,它的淬透性何其多呵。那么改变条件后的结果称为什么呢?为了与其淬透性区别,认为称为“在……情况下的淬透层深度(或硬化层深度)”比较合适。
2.淬透性是一种热处理工艺性能,是材料研究者为热处理工作者提供的很重要的参考数据。就像每种材料的C-曲线一样。
二、从实际方面讲
1.淬透性的实际意义,热处理工作者可以根据研究者提供的淬透性曲线大致估计出具体工件淬火后所能得到的效果(硬化层深度和硬度)。
2.那么怎样才能更准确的估计出实际效果呢?人们就开始探讨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如杨工(孤鸿踏雪)所列举的那本书所述的几方面因素。还有其他资料更具体的试验数据(从略),可供热处理工作者使用。值得指出,认为说是“对淬透性的影响”不能算错。因为你要使用淬透性这个数据,你必须了解哪些影响影响它。
3.当脱离了淬透性的试验条件,而应用常规工艺参数淬火后的结果,不应成成为“实际淬透性”(可能是杨工被逼出来的),不然,实际淬透性何其多呵?认为称为“硬化层(或淬硬层)深度”是否合适?
一己之见,供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