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2016-01-20 23:29:00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1997年,在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等国际金融投机商的精心设计下,泰铢等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形成了一场源于亚洲、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1998年,刚刚回归一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国际炒家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保卫战”。
1997年7月至11月,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先后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随后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台湾地区主动将货币贬值。10月,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他们先低息借入港币作为弹药,并在期货市场上抛出港币、沽空期指;同时大肆散布谣言,疯狂抛售港元,迫使港府“挟息”(提高利率),造成恒生指数暴跌,空头合约平仓获利了结。10月22日到28日,恒生指数下跌了3000多点,跌幅达28%,市值累积损失7000亿港元。炒家们狂妄地将香港戏称为“超级提款机”。
1998年5月起,索罗斯联同其他“金融大鳄”对香港发起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在8月中旬跌至6600点,股市、楼市一路下跌,银行贷款利息和失业率升值历史高位,香港经济笼罩在一片愁云下。
在此情况下,当时执掌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大权的曾荫权决定动用港币入市与国际炒家搏杀。
面对炒家连续抛售巨额港币,香港金管局运用政府财政储备如数吸纳,稳住汇市,将恒指维持在7000点大关以上。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表示:“我们绝对有能力和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做得到。”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组织内地资金入市,大量买入炒家抛出的合约,推高期指。
8月27日,期货结算前夕,在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指挥下,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稳住恒指。因为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美元;反之则政府之前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石沉大海。
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作者:吴茜来源一财网)
|
打赏楼主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